《红楼梦》系曹雪芹用金陵官话撰写,其地理背景以南京为核心。
2025-03-12 11:04:56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上图:南京曹雪芹纪念馆,江苏任侠家摄影。

上图:江苏南通精进书院,余西古镇任侠家摄影。


《红楼梦》系曹雪芹用金陵官话撰写,其地理背景以南京为核心。

分类:金陵学派 | 标签: 金陵   红楼梦   曹雪芹   林黛玉   南京  

2013-11-08 13:22阅读(?)评论(0)

 《红楼梦》系曹雪芹用金陵官话撰写,其地理背景以南京为核心。

(《红楼梦》方言称谓民俗地理背景研究。)

谨以此文纪念曹雪芹先生逝世250周年。

 作者:任侠家、翟桂春。

关键词:曹雪芹,金陵官话,红楼梦地理背景,江南省 余西方言。

《红楼梦》研究,二百余年来,众说纷云。窃以为,最有效途径是:研究者走出书斋,走访各地,探求寻阅各地方史志、笔记、诗词、碑文、尘封文物、出土材料等,实地调查考察各地方言词语、称谓、民俗、气候、地理、建筑、器物、服饰、饮食、医药养身、生活细节、历史沿革等鲜活材料,对照《红楼梦》文本,综合研究,以开拓新空间。研究红楼梦,故然须读万卷书,而更须行万里路!

《红楼梦》地理背景以江南省(苏沪皖)为基础,核心在在南京。曹雪芹用金陵官话撰写《红楼梦》;金陵官话在吴方言区、江淮方言区、北方方言区等地普遍遗存;云贵屯堡地区遗存较多,江苏更多;南通州东乡方言,以余西方言为代表,与《红楼梦》语言整体一致,乃金陵官话-红楼梦语言活化石,己于2009年2月申请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!

若将《红楼梦》文本念给余西古镇老人听,如谈家常,全能明白。刘心武先生在百家讲坛讲到:妙玉仍将前番自已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;刘先生称“前番”是古语用词,现已不用;其实,“前番”一词并非古语用词,余西地区正常使用着呢。

余西先民源自中原士族,北宋末年,曹、季、刁、任、姜、李、梁等姓携家谱、典籍,群体随朝廷渡江,成了侨居江南的中原人。元末明初,避战乱,江宁府原中原士族後裔及江南吴姓又夹雄厚财力举族东出句容,自常熟北渡,迁居南通州余西场,成了住在江北的江南人(江宁府人)。

因篇幅限制,今谨摘录《红楼梦》文本前五回实例,就教于方家!

   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,贾雨村风尘怀闺秀。

(1)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,甲戌侧批:... ...而不有此一部鬼话。“鬼话”-混编瞎造的故事。

“... ...只是到不得意时切莫后悔。”石道:“自然,自然。”“自然,自然”-当然,当然。

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,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。第二回,... ...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。笔者赞同此乃南京地区所产雨花石幻象说。

石头笑答道:“我师何太痴耶!”... ...都云作者痴,谁解其中味。“痴”-傻,呆。

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,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!“事体”-事情,事件。

因毫不干涉时世,“时世”-时局,时政。

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,增删五次,纂成目录,分出章回,则题曰:金陵十二钗。多年来,红楼梦研究者对此责疑不断:“十二钗中亦包含有非南京女儿,林黛玉就是苏州人!副册中香菱亦苏州人!”笔者赞同梅玫提出的“金陵省”说。笔者认为“金陵省”说得到红楼梦文本及脂批的支持:这东南有一隅曰姑苏,甲戍侧批是金陵。此处“是金陵”作属金陵省解。第二回... ...只金陵城内,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... ...。小说虚构的“金陵省”,对应“江南省”,即今之苏、沪、皖两省一市。

有城曰阊门者,“阊门”-苏州地名,今犹在。

真是烈日炎炎,芭蕉冉冉,“芭蕉”-性喜温热潮湿,生长于我国南方,江苏多见,南京大明徐达王府园内生长甚多。

所梦之事便忘了对半。“对半”-一半。

葫芦庙内贾雨村,只剩得他一身一口,“一身一口”- 孤身一人, 家庭再无其他成员了。自古以来,裸身为官者,无家属羁绊,恣意枉法贼胆大!

怪道又说他必非久困之人。“怪道”-怪不得,难怪。

回来皆云连音响皆无。“音响”-音讯,音息,信息。

此方人家多用竹篱木壁者,甲戌侧批:土俗人风。“竹篱”-南方普通庭院建筑格局;当地多竹,就地取材。

(2)甄士隐的岳丈封肃家中却还殷实。“殷实”- 家庭经济宽裕,有资产,对外不显山露水,小康之家。

拿出来托他随分就价薄置些须房地,“些须”-少许,适量。

封肃每见面时便说些现成话,“说些现成话”-置身事外,不担过失,说些没要紧、不着边际的顺便话、空话、套话。

士隐乃说道:转眼(程高本作“展眼”)乞丐人皆谤。“转眼”、“展眼”-余西地区中老年人口语“转”、“展”同音。

     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,冷子兴演说荣国府。

(3)公人对封肃道:... ... 省得乱跑。“省得”- 免得,含有运筹学中最佳选择之意;可不多跑冤枉路了。

(4)雨村... ... 转托问甄家娘子要那娇杏作二房。“娘子”- 就是妻子,老婆,是个较文雅的称谓,要娶人家丫鬟作妾,总得客气点。

封肃喜的屁滚尿流,“屁滚尿流”- 余西话读作“屁滚尿(xu阳平) 流”,封肃对地方长官迎逢巴结的奴才相, 栩栩如生,跃然纸上。

外谢甄家娘子许多物事。“物事”-东西,吴方言区通用词。

(5)雨村嫡妻忽染疾下世, “下世” -逝世。

将历年做官积的些资本并家小人属送之原籍。“家小”-家属子女。

偶至郭外,意欲赏鉴那村野风光。“赏鉴”-观光,欣赏。

(6)子兴道:承他之情,留我多住两日。“承他之情”- 承蒙他的盛情,感激他人常用语。

(7)冷子兴接着道... ...且歇歇脚,“歇歇脚”- 途中找个落脚点,歇一阵,可坐坐,聊聊,吃点茶,吃点酒,随意得很。

另整上酒肴来。“酒肴”- 既有酒,又有菜,这下酒菜档次不是很低,方可称得上“酒肴”。

(8)冷子兴与贾雨村论宗族谱系,此情,此景,就像两个余西儒士在闲聊。

(9) 冷子兴告诉贾雨村:如今荣宁两府,外面架子虽未倒,内囊却也尽上来了。 “外面架子”- 这里指荣、宁两府在外人看来,表面上的经济实力。 “内囊”-指实骨子,实质上,实际上。

子兴叹道:“… … 待我告诉你。”“告诉你 ”-讲给你听,说给你听。

(10)一落胎胞,“胎胞”-衣胞,胎盘,紫河车。

宝玉七八岁时说:见了女儿我便“清爽”。“清爽”此处指舒畅,舒心,惬意,心境明了。

(11) 也曾有人荐我到甄府去处馆。“处馆”-任教。

    老姊妹四个,这一个是极小的又没了。 “又没了”,- 又逝世了,人死了不忍直说。

(12)子兴说贾琏夫人“心机” 又极深细。“心机”-含有谋划,谋算之意,稍有贬意。

子兴劝雨村:你也吃一杯酒才好。 饮酒,喝茶,《红楼梦》写作“吃酒”,“吃茶”。“饮酒”- 将酒饮进肚去畅快;“喝茶”- 将茶喝进肚, 解渴。而“吃酒”,“吃茶”,却是将茶与酒当作佳肴一样来“吃”,慢慢品,细细尝,咂滋味,此乃北宋开封京城文人遗风;余西方言继承了北宋开封府方言,将大口喝茶,饮酒,也称为吃茶,吃酒,参加婚宴称作吃喜酒。

    第三回,贾雨村夤缘复旧职,林黛玉抛父进京都。

(13 )他本系此地人,革后家居,今打听得都中奏准起复旧员之信,他便四下里寻情找门路。“此地人”-这地方人,文言词语口语化乃余西方言一大特点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“寻情找门路”-寻找关系走後门。

己择了出月初二日小女入都,“出月”-出了月底,过了本月,即下月初。

雨村临行前,如海遂打点礼物。“打点”-备办,整理,准备馈赠。

金陵应天府缺出,“金陵应天府 ”-红楼梦文本此处证实:“金陵省”(江南省)管辖“应天府”。

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,甲戌侧批:这还是正文起头处。“起头”-开头。

(14 )林黛玉来荣国府途中,见几个三等仆妇,吃穿用度,己是不凡了。 “用度”- 花销。在这里,含挥霍之意。

     “刚才老太太还念呢,可巧就来了。”甲戌侧批:... ...好看煞!“好看煞”-好看极了,好看得很。类似语法结构还有:好吃煞,好听煞等。

(15)医学知识贯穿日常生活之中:红楼梦描写如同写余西人家庭日常生活:林黛玉初进荣国府,与其外祖母贾太君等见过礼后,众人见其年貌虽小,其举止言谈不俗,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,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,便知他有不足之症。因问:“常服何药?如何不急为治疗?”黛玉道:“我自来如此,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,到今日未断,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,皆不见效。如今,还是吃人参养荣丸。”贾母道:“正好,我这里正配丸药呢,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。”王熙凤见过黛玉问:“… … 可也上过学? 现吃什药?” 当日林如海教女以“惜福养生,云饭后待饭粒咽尽,过一时再吃茶,方不伤脾胃”。这些描写与余西民俗一致,余西民俗不忌讳问病,问药!以表达关怀,爱护。

(16) 贾母笑道:“你不认得他,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,南省俗谓作辣子,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。”“不认得他”-不认识他。

“南省”-江南省简称。

“辣子”-得此浑名者,指其人励害,心狠,手辣,胡搅,蛮缠,招惹不起,犹如一条身披毒刺的辣子-毒蛾幼虫(毛毛虫)。(贾瑞招惹了辣子,中招身亡。)

黛玉虽不知何以称呼... ...大舅贾赦之子贾琏,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,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,学名王熙凤。... ...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。... ...黛玉... ...因陪笑道:“舅母说的,可是衔玉所生的这位哥哥?”“舅舅”、“大舅”-称舅父谓:舅舅;若有几位舅父,则谓:大舅、二舅等依次排列。“舅母”、“二舅母”-称舅父之妻谓舅母;若有几位舅父,则随之谓:大舅母、二舅母等。“学名”-儿童入学时所取用的正式姓名,一般依辈份取名。

熙凤道:“... ...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,  ... ...。”“才刚”-刚才。

王夫人叫熙凤: ... ...给你这妹妹裁衣裳的。“裁衣裳”- 做衣服,添置衣服。

 黛玉一面吃茶,一面打谅这些丫鬟们。“吃茶”- 品茶。在第(12)“吃酒”,“吃茶”己解释。

王夫人对黛玉说:“... ...你三个姊妹倒是都极好,以后一处念书识字学针线,或是偶一顽笑,都有尽让的。“有尽让”-有节制,有限度,有底线。

我有个孽根祸胎,是家里的混世魔王... ...你只以后不要睬他。 “不要睬他”- 不要搭理他。

咕唧一会子就完了。甲戌侧批:... ...是是非非任尔口角,大都皆然。“口角”-拌嘴,争吵。

黛玉道:“不曾读,只上了一年学,些须认得几个字。”“些须”-稍微。“认得”-认识。

宝玉... ...骂道:“... ...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!”“劳什子”-对“东西”、“物件”的恶称,蔑称。

贾母忙哄他道:“... ...仔细你娘知道了。”“你娘”-此处是对听话者母亲的背称,余西中老年人中亦有面称母亲谓:娘。此称谓,在北方方言区、吴方言区普遍存在。

如今母舅王子腾得了信息,“母舅”-舅舅的庄重称谓。

     第四回。薄命女偏逢薄命郎,葫芦僧乱判葫芦案。

(17 )听说姨母家遭人命官司等语。“人命官司”- 命案,人命案件;属重大刑事案件,依法应立即缉拿案犯归案严惩。

  因那日买了一个丫头,不想是拐子拐来卖的。 “丫头”- 女孩。“拐子拐来卖的”- 这里指人贩子将女孩骗来卖钱的。将职业骗子称作拐子,将用欺骗的方法贩卖人口,称作拐卖人口。

丰年好大雪,甲夹批:隐“薛”字。-余西方言“雪”、“薛”同音(xie阴平)。

扶持遮饰,俱有照应的。... ...蒙侧批:... ...岂不照应!“照应”- 关照,保护。这里指宫员、官商、相互串通,相互包庇,形成保护伞,任人唯亲,裙带提携。

这薛公子原是早己择定日子上京去的,头起身两日前,就偶然遇见这丫头,“头起身”-初动身,初出门,初出发。

他这里自有兄弟奴扑在此料理。 “料理”- 打理,应筹,应付,对付,处理,善后。在这件人命案件中,只需案犯薛蟠的兄弟奴扑在此“料理” 即可了事! 雨村前居后恭,官商勾结的丑恶嘴脸暴露无余;此是官大于法呀!

其模样虽然出脱得齐整些。“齐整”- 漂亮,美丽。  

(18 )後又听见冯公子令三日之后过门,“过门”-女人嫁入夫家谓过门。

又命内人- 去解释他。“内人”- 妻子的文雅称谓。

这冯公子素习又最厌恶堂客。“堂客”- 吴方言区等地对妻子的正式称谓。湘潭籍宋楚瑜回湖南家乡时,用乡音演讲:楚瑜携堂客回来... ...。(有湘籍人士撰文称,“堂客”是湖南特有方言。)由于历史上人口迁徙流动,而致各地方言部份相通,相同,重叠。

或是在你舅舅家,或是在你姨爹家。“姨爹”- 姨父,姨丈。

岂不消停些。“消停”-扬州、京、津、陕等北方方言区方言,此处作从容解。

家里自然忙乱起身。“起身”-“起来”。 

我带了你妹子投你姨娘家去。  “妹子”- 妹妹。 “姨娘”- 姨母,阿姨,姨姨,母亲之妹。

薛蟠见母亲如是说,情知扭不过的。“扭不过的”- 讳抗不了的,没法抗争的。

薛姨妈怕儿子惹祸。“惹祸”- 闯祸,招惹是非。

第五回,游幻境指迷十二钗,饮仙醪曲演红楼梦。

(19)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。“小丫头子们”-小丫头们,小姑娘们,这里指小丫鬟们,含有亲切,爱护的情感。

一时宝玉倦怠,欲睡中觉。“睡中觉”-午睡。

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。“重孙媳”-曾孙媳。

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。“不肯”-不愿,不情愿,不同意,比距绝意思梢委婉些。

秦氏笑道:嗳哟哟不怕他脑。他能多大呢,“嗳哟哟”-感叹词,加强语气,多为成熟女性口语对话中用。

于是众奶母伏侍宝玉卧好,“伏侍”-侍候,一般用于仆人为主人,子女为长辈,健康人为病人服务。

转过“牌坊”。“牌坊”-有石牌坊,砖牌坊,木牌坊。余西镇有各式牌坊,乡下坟地也有牌坊,还有石羊,石马,1958年曾开挖出一具保存完好的古尸;孔庙前有一座木牌坊。

仙姑无奈,说:也罢,就在此司内略随喜随喜罢了。“随喜随喜”-佛家、道家用语,意为随机缘,乘兴而乐为。

宝玉一心只拣自己的家乡封条看。“拣”-挑选。

(20)宝玉看了仍不解。甲戌眉批:……亦无干涉政事,“政事”-朝政,政治,敏感话题。

弓上挂着香橼。“香橼”-香橼为芸香科柑橘属植物,性喜高温多湿环境。云南西双版纳的阔叶林中,有处于半野生状态的香橼。中药材香橼是植物香橼和同属植物香圆的成熟果实。主产于浙江、江苏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可用作砧木,但只可嫁接佛手,对其他种类严格不亲和。

才自精明志自高,生于末世运偏消。“消”-薄。“运偏消”-运偏薄,(红颜)薄命。

仙姑… …笑向宝玉道:且随我去游玩奇景,何必在此打闷葫芦。“打闷葫芦”-不知葫芦里装的什么,却要去弄个明白,意思是搞不清楚,乱猜。

恨无常: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。“爹娘”-余西方言对父母之称谓。流行于北方方言区、部份吴方言区。

(21)见弃于世道。“世道”-社会上。

将门“掩上”自去。“掩上”-带上,并不上锁,人在外面又不能闩上,只能掩上。

参考资料:jiangsurenxiajia博客、乐天小鱼红学的搜寻报告、http://jiangsurenxiajia.blog.163.com/blog/static/103668345200981764321512/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