画家转型期的作品,沈宗敬《山水诗意图》  
2021-08-04 08:51:31
  • 0
  • 0
  • 2

画家转型期的作品,沈宗敬《山水诗意图》

  兔子老逗

沈宗敬是清代画家,他出生于松江华亭。他的父亲是一位书画名家,他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,精通诗书画。沈宗敬擅画山水,尤其喜欢画江南一带的景色。他的画中常常流露出文人的审美情趣,所画山水相当苍润幽深。

这幅《山水诗意图》是沈宗敬30多岁时的作品,画面上方题写了一首七言诗,概括画中内容。这首诗很有意思,沈宗敬改写元代倪瓒的诗作。诗中的典故、意象与倪瓒原作如出一辙。由此可见,他在创作中坚守以古为师的宗旨,就连画意也参照古人。




从画风上看,这幅《山水诗意图》有些“大杂烩”的味道。山水构图取自清初金陵画派常用的写生手法,远景和中景的山石取法五代时期的风采。到了近处的古树舟艇,又是宋元时期的面貌。在用笔落墨方面每一层景致看上去都略有不同,这种变化说不上有多么精妙,甚至有一点不和谐。

从这幅画中可以看出沈宗敬还没有真正形成自己的风格,他还处于摹古拼凑的创作阶段。古人学习绘画有优势也有劣势,他们的优势在于自幼运用毛笔,对于笔法的理解,笔锋的变化,熟烂于心。劣势在于,他们受学习方法影响,很难出现开宗立派的杰出画家。




欣赏这幅《山水诗意图》更多是看沈宗敬的笔墨调整,即便不完美,也有可圈可点之处。首先,他在构图上参照了写生作品,画面气韵贯通,恰当地利用留白,打破了繁密笔法带来的呆滞。其次,他对细节的描绘相当认真,树丛遮蔽之下有一艘乌篷船,他用墨色变化,体现乌篷船的立体感,十分用心。第三,他画树林的时候,注意用墨色划分空间,这说明他在创作中已经意识到,空间感的重要性。

古代画家没有透视的概念,他们有空间感,发明了“阴阳”体现空间变化。沈宗敬在用墨方面,没有达到墨分五色的高度,却也体现了浓淡转换的微妙细节。从中可以看到他处于创作的转型期,只要不放弃追求,有机会步入一流画家的境界。




据说康熙皇帝很喜欢沈宗敬的画作,康熙南巡的时候,沈宗敬御前献画,受到了封赏。沈宗敬本身有功名在身,入朝担任太仆寺卿。画史中记载,沈宗敬画的小品册页尤为精到。这个特点从局部选图也可以印证,整幅山水看着有些“做作”,每个局部充满文人情趣。

沈宗敬想要通过山水表现心情旷达,所以他在画中增加了“渔父”这个细节。在传统文化中,“渔父”代表着文人和山水的亲密交流,也代表着文人雅士的自由追求。




欣赏古画,未必一定要看名家大师的作品,有时看看一些“不成熟”的作品也有好处。看古代画家身处创作转型期时,是如何突破自我,攀登艺术高峰的。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